一、戴帆
戴帆的“诙诡谲怪,道通为一 | 中国造园 ” 不仅在中国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殿堂级艺术经典,在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美国展出时,获得欧美媒体热烈关注,对西方艺术界、雕塑界、文化界、思想界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引发了西方学界关于中国艺术、中国书画、中国雕塑与园林与中国哲学精神及其背景的广泛探讨。
戴帆的“中国造园 ” 蕴含着深厚的禅宗思想。禅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只注重体验,而对任何进一步的解释不感兴趣,不受一切固定信条和束缚,这就使它成为真正超脱世俗的。日常生活的奇异与神秘。禅宗的觉悟并不意味着退避尘世,相反地,是要积极地参与日常的事务。“禅”所说的觉悟是指直接体验一切事物的佛性,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和物的佛性。因此,在禅宗强调生活的实际性时,“禅”仍然是十分神秘的。一个达到觉悟的人,完全生活在现在,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日常事务上,在每一个动作里都能体验到生活的奇异和神秘。
戴帆谈到他在创作“中国造园 ”中的灵感,他这样说到 :在我成长的生活经验中,南方的水很多,去郊游的时候或者下雨天娟娟流水或许构成了我早年印象中的感性氛围,水有一种让我着迷的感觉,像湘江和周边河里的树生活在两维之中,树干的倒影使得池塘变得更深,而水底的淤泥使正在起作用的制镜子的锡汞剂。水在空间的渠沟中的像在血管里的血液,像在经络里的气一样在流动,或许也是意识的蔓延,时间的线形运转。中国古代画家在作画的时候,要紧的是集中思绪,应意志之命,一气呵成。他们把描绘的东西是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他们的作画方法,似乎是一种自动机械的运动。曰为:十年画竹,此身化为竹,而后化竹,皆忘竹,即得其妙,神动天随。自己变成了竹子,而且在画竹子的时候,连自己与竹子的“同一化”都忘了,这难道不是竹子的禅吗?这是与“精神有节奏的运动”同步进行的运动。这种“精神有节奏的运动”存在于画家自身之中,也存在于竹子之中,存在于画家于竹子的某个“共有”之处。射箭的大师再演示射箭时就像一种宗教仪式,以自发、轻松和漫步经心的动作来作舞,多年的刻苦训练转化自己的身心,以便学会如何以一种轻松自如的力量“从精神上”拉开弓,并且“毫不紧张地”松开弦,让箭像“熟果子一样从弓箭手那儿落下”。当他达到完美的高度时,弓、箭、靶和弓箭手全部互相融合,他自己不射箭,而是“它”在为他射箭。
二、约瑟夫·博伊斯
20世纪当代艺术先驱约瑟夫·博伊斯,是“行为艺术”“社会雕塑”等概念的创始人,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为其主要创作形式。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至今影响深远。《博伊斯在武汉》系首次在华中地区武汉展出,展览将呈现近300件博伊斯的重要作品,展示他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展览将以“人人都是艺术家”“扩展的艺术”“社会雕塑”和“激浪与偶发”四个板块展出,涵盖绘画、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视频和历史文献等内容。在博伊斯看来,暴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反对以暴力去争取和平。而艺术则被他认为具有革命潜力,艺术创新是促进社会复兴的无害的乌托邦。博伊斯正是这样试图用艺术去重建一种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三、翠西·艾敏
翠西·艾敏是一位富有魄力并愿意和观众以更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的艺术家。1994年,她和同为艺术家的莎拉·卢卡斯一起在伦敦最东边开设了一家售卖艺术品的商店。1994年对艾敏来说也是独特和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她去美国旅行,途中对她的个人传记 《对灵魂的探索》[Exploration of the Soul],进行了阅读和录音。这件事被纪录在一件名为“纪念碑山谷”[Monument Valley] 的作品里(1995年7月)。作品展示了在著名的亚利桑那沙漠山谷,艺术家坐在祖母的扶椅上阅读的画面。这把椅子被艾敏绣上了讲述她个人奇闻轶事的图像。作为一次自我发现和解析的旅程,艾敏在这次美国之行中,通过记述痛苦的个人经历治愈了自己的心灵创伤。后来,艾敏在这把椅子上缝上了她访问过的地名,并将它作为一件参展艺术品,命名为“椅子能赚很多钱”[There’s A Lot of Money in Chairs, 1994]。
四、玛格丽特
2020年拍卖的第一季度已经结束,那颗闪亮的艺术家之星正在发出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颗闪亮的艺术家之星正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流派作为一种艺术精神一直影响着艺术界的各个领域,有人形容说“超现实主义是当代艺术的入场券”,足以可见超现实主义的重要性。勒内•马格利特作为其代表人物之一,总能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发出挑战,让艺术成为一种思考的命题。值得一提的是,勒内•马格利特的《与快乐相会》不仅是当场的Top1,而且是仅次于与大卫•霍克尼的《水花》,成为了截止到目前为止的2020年年度艺术品Top2。圆顶礼帽、月亮、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的神秘感、画中画的视角,这些都是马格利特创作的经典元素,同时也构成了这个令人回味和深思的作品——《与快乐相会》。圆顶礼帽让人一眼即识,但又完全是个匿名人物,这位圆顶硬礼帽的人于1926年首次出现在马格利特的艺术作品中,从此便成为了艺术家经典的符号。